一、掛圖內容:
先天性巨結腸癥知識問答
1. 先天性巨結腸癥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巨結腸癥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胚胎期腸壁內神經節(jié)細胞,由第5周首先在食道壁出現,第6周發(fā)展到胃賁門部,第7周到小腸,第8周到結腸,第9周下降到直腸。如果因某些原因第9周時停止向下部乙狀結腸末端或直腸發(fā)展,使乙狀結腸末端和直腸內沒有或只有很少的腸壁內神經節(jié)細胞,都會發(fā)生本病。缺少了腸壁內神經節(jié)細胞,部分乙狀結腸和直腸就會產生持續(xù)性收縮、痙攣,只能緊縮不能舒張,結果使上部結腸內的糞便和氣體不能順利的通過和排出,在結腸內堆積起來,把結腸逐漸擴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結腸特別粗大、膨脹、肥厚,甚至把肚皮都脹起來的巨結腸癥。
2. 怎樣知道新生兒患有巨結腸癥?
新生兒出生后72小時以內沒有胎糞排出,或僅有少量的胎糞排出,伴有腹脹、嘔吐等不完全性腸梗阻時,即應當考慮本病。但有的腸梗阻現象不明顯,以頑固性的便秘為主要癥狀,數日或數周排便一次,隨便秘的加重,腹部明顯膨脹,脹得肚皮變薄而緊張,甚至皮下青筋(靜脈血管網)怒張,腹大如鼓。患兒??摁[不安、拒食、嘔吐。灌腸或服用瀉藥后,可有較多糞便或氣體排出,腹脹減輕,但過后便秘又復如故,癥狀又同以往。對具有以上癥狀的患兒應當進行肛門直腸指診、直腸肛門內壓測定、腹部X線檢查和鋇劑灌腸檢查,就可以診斷出是否是本病。
3. 巨結腸癥應當怎樣治療?
本癥需作手術,切除病變腸管后才能根治。方法是把沒有腸壁神經節(jié)細胞的部分腸管切除,將直腸末端與結腸吻合,保留肛門括約肌,術后效果很好?;純阂陨僭嬍?,注意營養(yǎng),必要時也可使用新斯的明等藥興奮結腸,幫助排便,也可采取定時灌腸、服用液體石蠟、蜂蜜、肉蓯蓉等潤腸通便。但不能經常依靠服果導、大黃等刺激性瀉藥通便,這樣會使結腸的應激性減低,反而加重便秘。
二、本組掛圖適合安裝的位置:
本組掛圖共18張,畫面設計風格統(tǒng)一,用于醫(yī)院科室文化建設和醫(yī)院文化宣傳。它們適合安裝在醫(yī)院小兒外科科室、病房、兒童醫(yī)院科室、婦幼保健院、社區(qū)健康教育宣傳欄、兒科健康教育宣傳欄、兒科宣傳欄等場所。
相關鏈接點擊查看: 藥物依賴科標語 五官科標語 醫(yī)院形象標語
更多精彩圖片請點擊下方圖標下載相關目錄查看,一目了然,選擇更方便!
優(yōu)惠價:¥10元
優(yōu)惠價:¥10元
優(yōu)惠價:¥10元
優(yōu)惠價:¥10元
優(yōu)惠價:¥10元
© 2005-2025 企業(yè)文化與文化墻可視化制作專業(yè)平臺│掛圖大師 版權所有,并保留所有權利。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qū)荷光路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字和圖片素材搜集自互聯網,部分轉載文章及圖片在搜集時沒有發(fā)現“信息來源”、“作者”等信息,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電話:18925107903 傳真:020-856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