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教學空間和教學之間有三種關系。(1)按傳統(tǒng)的方法使用這個空間,這時候空間是不動的。它在你的教學中既沒有積極的作用也沒有消極的作用。(2)你對空間非常粗心,這會在你的授課過程中起到反作用。(3)你可以把空間視為一項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樣它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本章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你從總體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你所處的空間,并且?guī)椭銢Q定如何管理空間的布局,移動和建筑的結構情況。
教室的布局
一個人在教室中會遇到多種布局。例如在實驗室和計算機房中,有時是非常嚴格的。即使在要求不那么嚴格的空間中,像房間的尺寸、家具的類型以及學生的人數(shù)這些因素都限制著空間使用的方式。但是,通常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所以使用哪種布局就很值得討論了。
每種布局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一個非常常見的布局,尤其是在初中,就是按排就坐。按排的主要原則就是課桌和教室前面的墻平行擺放,學生們坐在桌子后面,面向前方的黑板。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
這種布局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室和前方的黑板或者屏幕上。因此,很適合展示或者教師獨自授課。能夠幫助老師統(tǒng)攝全局,同時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將學生分隔開來的辦法。對于那些聽力或者視力上有特殊要求的學生,這個方法提供了一個很清楚的選擇,讓他們可以坐在合適的位置,尤其是在行與行之間有距離的時候,還能夠讓我們直接分發(fā)和收集資料。這種方式也提供了一些靈活的選擇,學生可以很容易從聽課變成兩人合作的狀態(tài)。而且這也是比較符合學生期待的一種模式。
但是這種安排也有缺點。這會讓人聯(lián)想到維多利亞式的組織方式,雖然我懷疑這更多困擾的是教育者而不是學生。這讓多于兩人的討論變得比較困難。所謂的全班討論經(jīng)常會變成教師主導的行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種成排布局方式,因為學生很少能直接作出呼應。這種布局還鼓勵教師一直停留在教室的前端,這就使教室的后方成為教師很少走到的地方。很難將這種布局和機會均等原則結合起來,因為有些椅子的位置就會被視為次要位置。
另一種常見的形式,尤其是在小學,就是分組。一般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坐在一起。這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很明顯這非常適合小組活動。還有利于進行區(qū)分,例如給每張桌子不同的任務時就很有幫助。不過,這種布局也有一定的劣勢。這會讓全班教學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學生既要面向前方又要記錄筆記。也很容易讓學生走神,并且打擾其他同學,尤其是在個人或者討論的時候。
第三種形式是馬蹄形,課桌擺成U形。這可以讓班級全體討論更加開放,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加直接地互動。如果教室不很狹窄的話,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到教室的前方。這就比成排的布局更有優(yōu)勢。但是也可能會導致對面坐著的學生互相影響。而且這也會讓小組活動變得比較困難。
在馬蹄形布局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中央位置是開放的,這樣教師就可以接近每一位學生,和他們面對面地交談。不過,這也用完了所有有價值的空間。而且,這種布局還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洞穴感,也就是一邊的學生會覺得離另外一邊非常遠,比實際距離更遠。
選擇哪種布局,要取決于很多因素,例如房間的大小、形狀和設計,家具的類型和學生的人數(shù)。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你為課堂教學所計劃的類型。你要盡可能地選擇最適合你工作類型的布局。
但是,很奇怪的是,很多教師都做不到這一點。社會心理學家尼吉奧·海斯廷斯對很多小學的教室作過調查。他發(fā)現(xiàn)布局和工作類型很多時候都不相配。通常,教室都是根據(jù)分組擺放的桌椅,但是學生要做的大多是個人學習和全班教學,這恰恰是最不適合這種模式的。他的觀點非常簡單,很多教師可以通過重新擺放桌椅,使其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來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的非正式指南》一書中,蘇·考利強烈建議在學年開始之前,對于教室的布局進行細致的思考和具體的實施。她指出這么做可以幫助教師占領主動權,建立個人風格,熟悉教室,并且感到自信。同時,如蘇所說“把教室布置的和你想象的一模一樣,本身就非常有趣”。